“刮目相看”的主人公是吕蒙。这个成语出自晋代陈寿的《三国志·吴志·吕蒙传》。原文是“士别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。”后人用“刮目相看”形容去除旧日的看法,以新的眼光去看待人或物。
刮目相看的主人公是谁
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的一名大将,他出身贫寒,但十分刻苦读书。后来,吕蒙接任了鲁肃的职位,驻守陆口。在这个时期,他的学识得到了大大提升,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没有文化、粗鲁的武将了。
鲁肃是吴国的大臣,他与吕蒙交往密切。然而,当他听到吕蒙接任了他的职位后,他对吕蒙的学识产生了怀疑,认为吕蒙不过是一个武将,不可能有太多的文化知识。
鲁肃决定去探望吕蒙,看看他是否有真才实学。当鲁肃与吕蒙交谈时,他发现吕蒙谈吐不凡,学识渊博。鲁肃感到非常惊讶,感叹说:“你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吕蒙了!”
后来,鲁肃问吕蒙:“你读过哪些书?”吕蒙回答:“我年轻时一直在军队中生活,没有机会读书。现在我想用功读书,增长自己的学识。”鲁肃听了吕蒙的话,非常钦佩他的勤奋和毅力,认为他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吕蒙了。
从此以后,鲁肃对吕蒙刮目相看,认为他是一个有才华、有学识的人。而吕蒙也因为自己的努力和毅力,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和尊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