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春秋笔法”乃孔子撰写《春秋》时所遵循之基本原则,然而对于此笔法的诠释并非源自左丘明所作《左传》,而是源于《谷梁传》。在“春秋三传”中,《左传》偏重于记事,而《谷梁传》则独树一帜,着力于阐释当中的深远含义。犹如一颗明珠,春秋笔法历史长河中光辉灿烂,激发了后人的无限遐想。
什么是春秋笔法
春秋笔法与其说是一种写作技巧,不如说一门语言艺术,因孔子写《春秋》时第一次使用而出名。这种写作技巧的特点就是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当中,不直接在文中作判断。有人说就犹如刻意给文章“糊上一层窗户纸”,阅读者能不能看透幕后的真相,了解创作者的内心,就看自己眼光了。
孔子编纂《春秋》时,对于当时那些重大、不好定论的史实,通常不知所措,采用讳而不言的态度。即不明记其事,只用三言两语,作蜻蜓点水提示,然后使读者自己体味;有时候则蕴含褒贬,写作中虽然没有直接论述对人物或事件的观点,但却通过片段描写、修辞方法或对材料的筛选,委婉而微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