韦编三绝故事说的是:孔子晚年的时候喜欢读《周易》这本书,因为不断的翻看这本书,导致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弄断了好几回,古时候是用牛皮绳把竹简连接起来,然后在竹简上书写,用麻绳编连的叫“绳编”,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“韦编”。
韦编三绝的故事主要讲了什么
孔子人到暮年,喜欢读《周易》。春秋时代没有纸,字是记在一片片竹简上面的,要写很多竹简,也必须用牛皮绳子,将这些竹简便连接起来,平时裹起来放着,阅读时就打开。孔子就翻来翻去地读,这种读来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弄断了好几回,这就是韦编三绝成语的由来。
春秋时期的书,主要以竹子为一条竹简上书写,多则几十个字,少至八九个字。一部书要用很多竹简,通过稳固的绳子等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终成书,便于阅读。一般,用丝线编连的叫“丝编”,用麻绳编连的叫“绳编”,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“韦编”,当中为熟牛皮绳较为结实。像《周易》这种厚实的书,就是由许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