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干地支是古代纪时的符号。古代没有公元纪年,通常用帝王年号加干支的方式,如乾隆五十六年辛亥,即表示时间在乾隆登基后的第五十六年,这年干支是辛亥。台湾依然存在相似的遗风,如今年2006年,称之为“民国九十六年丙戌”。

天干地支是什么意思

1,历法用天干、地支排版年号和日期,天干共十个字,因而又称为“十天干”,其排列顺序为: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;地支共十二个字,排序为: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。其中甲、丙、戊、庚、壬为阳干,乙、丁、己、辛、癸为阴干。子、寅、辰、午、申、戌为阳支,丑、卯、巳、未、酉、亥为阴支。

2,以干和一个地支搭配,排列在一起,天干在前面,地支在后,天干由甲起,地支由子起,阳干对阳支,阴干对阴支(阳干不配阴支,阴干不配阳支)取得60年一个周期的甲子回圈。称为“六十甲子”或“花甲子”。我国人民以往是以六十甲子循环往复来纪年、纪月、纪日、纪时的。

3,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落有序,满是圆融性和规律。它显示出了自然运作这个规律,即时(时间)空(方位)交互,和“阴”与“阳”的作用结果。中国历法包括了阴阳五行的思维与自然回圈运作规律。